close
這幅取材自芥川龍之介的「齒輪」一書內,據聞「齒輪」一書是芥川龍之介寫自己親身經歷的小說,原文中芥川龍之介寫道:「他邊走邊欣賞街上的櫥窗。有一家畫框店內的櫥窗掛著貝多芬的肖像畫,那是怒髮衝冠的天才的肖像畫。我突然覺得這個貝多芬還真滑稽……」;然而芃芃則引用文中稍早芥川龍之介走進一家咖啡店為背景,而那原文中「怒髮衝冠的天才」的肖像,芃芃則將它表現在畫作上的後方……桌前用雙手抓頭的男子則是隱喻代表芥川龍之介本人出現激烈頭疼的感覺,描述芥川龍之介「我」掙扎苦悶的樣子。
備註:
芥川龍之介因生性體質虛弱,加上藝術家氣質多有的神經衰弱,很早就為精神疾病所苦惱,在後期的作品〈齒輪〉中,就曾描述自己一直看到類似齒輪的幻覺,並伴隨著頭痛。他在三十五歲那年,於自宅服用大量安眠藥自殺,枕邊擱置有聖經、遺書與遺稿。
〈齒輪〉被很多評論家視為芥川的最高傑作,寫於自殺三個月前,由於服用安眠藥(一般藥店買不到的進口安眠藥),幻覺叢生,卻不見生的光明。憂鬱中讀《暗夜行路》,心感到平和。(來自其他網路報導資料)
PS:芃芃另一幅早期所畫「怒髮衝冠的天才肖像」之文則記錄於下~
全站熱搜